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2024年广西知名网站设计(热门3篇)

广西知名网站设计 第1篇

(一)龙头带动。遴选一批实力较强的特色加工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龙头企业壮大产品链、延伸产业链,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加工业规模壮大、结构优化、产品升级的良好局面,辐射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就业。

(二)政府引导。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特色加工业政策扶持措施,加强规划引领作用,规划完善电商、物流体系,引导各类先进要素向特色加工业集聚,重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鼓励特色加工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贫困群体密切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三)市场主导。坚持市场主导,鼓励特色加工企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积极推动产品升级,支持企业瞄准细分领域和目标市场,把握共享经济、“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将做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作为壮大特色加工业的根本出发点。

(四)创新驱动。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加工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高科技、高效益的现代特色加工业,强化对外技术交流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大力推广高产、安全、优质的新品种,提升特色加工优势。

广西知名网站设计 第2篇

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产业载体升级发展,促进特色加工业向园区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优化园区企业服务,培育发展特色加工业企业,加快构建完善的特色加工业产业体系。

(一)园区发展

依托现有园区基础,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为特色加工业发展留足发展空间,加快园区两化融合发展步伐,提升园区智能化水平,优化园区政务服务,构建特色加工业发展有力载体。

1.推动产业集聚。重点依托中峰工业集中区,开展竹木加工、矿产加工、果蔬加工等产业招商,签约、落地一批产业项目,加快特色加工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向园区集聚。实施“补链”“强链”工程,扩大特色加工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工业园区产业纵向关联、横向延展发展。重点引进和发展猕猴桃、红提、黑李、三文鱼等生态食品加工企业,推动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识产品认证,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先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

2.提升园区基础。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加快园区给排水、电力、燃气、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园区美化、绿化工作,打造生态型园区。促进生态食品加工型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园区土地有效利用效率,推动工业园区向规模化、生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重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实现园区Wi-Fi全覆盖,推动园区信息共享,提升园区智能化管理水平。

3.优化园区服务。以提升园区政务服务为主线,探索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建立园区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推行重点项目主要领导负责制,全程帮助企业办理用地审批、制订施工方案,强化跟踪服务和全程服务。按照特色加工业项目特点,积极推出相配套“一站式”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4.完善周边配套。努力完善园区周边生产型、生活型服务业,提升园区城镇化水平,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园区周边物流体系,规划、建设一处规模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的仓储物流区,打通产品流通渠道,降低园区企业运营成本。加快园区周边餐饮、住宿、会议、娱乐等商用楼宇建设,改善周边设施,优化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普通工人生产生活环境。

(二)企业发展

重点扶持资源县桂族竹业有限公司、广西资源萤石有限责任公司、资源县同丰矿业有限公司、桂林市绿色香生态园开发有限公司、铜座金银花合作社等特色加工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改支持力度。加强企业与合作社产品质量监测,按照“质量换效益”的思路,督促企业强化环保、品质、安全、生态等方面的管理,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及时把握“互联网+”新趋势,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品牌培育、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鼓励合作社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帮助合作社开展品牌商标注册。

三、质量品牌提升

针对市场需求,鼓励企业提升质量、品牌,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支持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开发优质、畅销、生态、环保的特色产品,提升产品质量,以优质产品提升市场知名度。

(一)提升种养品质

鼓励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种养殖主体开展种养品质提升工程,引导特色种植主体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等种植,积极引入市场知名度高、品种优良、产品销路好的种养殖品种,从源头上提升产品质量,为特色加工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积极推动标准化种养殖,制定特色农业种养殖规程,及时对产品进行检测、检疫等,着手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互联网与种养殖融合发展,进行农产品标签识别,建立有机产品可追溯机制,加快绿色产品认证和做好本地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引导农户、合作社、大型种养殖企业积极创建品牌,增强产品品牌效益。

(二)打造特色品牌

以竹木、花岗岩、果蔬、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加工业为重点,培育本地特色品牌,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争创知名商标。扩大市场销售份额,紧抓产品品质提升,将企业品牌做大做优。支持企业创建特色品牌,加快打造上档次、高质量特色加工产品。加强特色加工业产品内涵提升,突出文化创意,提升特色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本地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商标注册意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品牌优势,努力培育一批上档次、高效益的特色加工业品牌。

(三)加大品牌宣传

充分借助“互联网+”发展机遇,打造网络品牌宣传平台。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自媒体等信息传播平台,结合特色加工业发展优势,开通相关产业、产品宣传公众号。继续用好电视、报纸等传统传播渠道,树立特色加工业企业典型,提高优质特色加工产品宣传力度,助推特色品牌的打造。积极开展针对特色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等不同群体的品牌策划、品牌创建、宣传推介、运营推广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树品牌意识和创品牌能力,形成全县共创特色品牌的良好氛围。用足现有品牌推介平台,积极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上推介优质、特色产品,重点打响毛竹、花岗岩、果蔬等产业品牌。继续举办好重大节庆、赛事等活动,鼓励企业利用这些活动开展品牌宣传,提高企业形象。

第五章 特色加工业脱贫能力建设

立足全县发展实际,提升产业脱贫带动能力,针对不同种类特色加工业不同特点,积极组织,勇于尝试,开展多种方式、多种类型的产业脱贫,争取实现企业效益和农户收益双赢的目标。

一、强化龙头企业建设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提升龙头加工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中小特色加工业企业加快行业资源重组、合资合作,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支持资源县桂族竹业有限公司、桂林绿色香生态园开发有限公司、资源县南国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桂林泰福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开发衣架、果汁、胶囊等新产品,加快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引进检测、保鲜、提取等先进技术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引导龙头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产业扶贫能力,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二、完善农业专业组织

整合扶贫、涉农等资金,引导、鼓励贫困村、贫困户成立、加入特色农业专业化组织,通过合作组织的建设,带动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发展。积极培育多元农业经营主体,以“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不同模式运营,按照贫困户入股、年底分红等方式,实现贫困户增产增收。对特色专业化组织实施免抵押、免担保、低息等优惠金融政策,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特色种养殖大户等组织和个体发展壮大。鼓励贫困群众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个人资金、劳动、技术等要素折现入股,提高经济股权收益,增加贫困户入股分红份额。积极推动竹木、果蔬、中药材、茶叶等产业发展,巩固扩大扶贫成效。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拓展业务领域,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新技术指导和特色种养殖标准规程培训,增强对市场信息收集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开展产品宣传和市场开拓。

三、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坚持把劳动技能培训作为脱贫致富的关键抓手,实施劳动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订单式培训,针对不同特色加工产品特点,组织不同类型的技术、管理培训。完善创业平台建设,组织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展创业培训,对企业管理、风险评估、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提供细化明晰的培训,提高贫困户创业成功率。增加面向企业和贫困户的电商培训,培育电商专业人才。积极与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合作,开展劳务输出,通过“培训+就业”的方式,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和就业水平。加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设,扩大培训业务范围,提高培训人员的福利待遇。

图10 资源县技能培训流程图

四、完善电商物流体系

完善电商物流体系,开展“电商资源”建设,推进电商扶贫,加快电子商务向农业、特色加工业等领域延伸、渗透,组建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和农村电商扶贫市场。打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商体系,鼓励企业和贫困户开设网店,利用电商销售特色产品,配套物流设施建设,优化物流设施布点,引进仓储物流运输企业,建设特色加工业基地仓储、中转设施等。完善农副产品商贸、物流市场建设,重点建好猕猴桃、辣椒集散中心,建设交易区、冷冻区、储存区、装卸发配货区以及停车场等设施。扩大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通过电商物流的完善,拓展销售市场,提升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图11 资源县电商业务流程图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特色加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特色加工业发展,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县林业局、县投资促进局等单位共同参与,细化分工责任,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按照“领导到岗、组织有效、措施到位”的要求,多方共建、协调推进特色加工业发展,提升特色加工业扶贫带动能力。围绕特色加工业发展、贫困户培训、技术人才引进、投融资、创业平台建设等内容,出台更精准、更有力的政策,完善特色加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特色加工业发展目标细化到各个部门、乡(镇),强化规划目标监督考核,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

二、优化发展环境

搭建特色加工业企业服务平台,优化政务服务,重点在创业指导、技术推广、信息应用、质量检测、信贷业务、法律政策等方面完善政府服务。建立项目跟进服务制度,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逐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把稳增长、降成本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务服务、特色加工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特色种养等信息向社会公布,深化群众对特色加工业发展的认知和参与程度。及时跟进特色加工企业发展,咨询了解企业发展困难,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三、强化资金保障

继续争取国家、自治区、桂林市涉农涉企专项资金,整合利用扶贫资金,加大财政资金向特色加工领域投入力度,用活涉及扶贫、工业、农业、林业、水利的资金,形成各项资金向特色加工业汇集的局面。高效利用现有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特色加工业基地建设、质量检测、产品生产、技术指导、电商物流等方面。慎重选择资金扶持对象,对有较好市场效益、较高社会信誉的企业、合作社实施重点帮扶,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支持企业、合作社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信贷产品,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政府+银行+合作社+农户”等多形式融资合作。加强投融资模式创新,完善PPP等多元主体投融资模式,合理规避金融风险。

四、加大土地保障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土地政策要求,重点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将每年工业用地指标向特色加工业领域倾斜。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办法,推动滚动式土地指标供应,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拓展用地空间类型。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对节约用地成效突出的企业予以一定奖励。支持有条件的特色加工企业进行技术、设备更新,引入占地少、能耗少、排放少的新设备。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对扶贫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加工业企业、项目,予以一定土地政策倾斜。

五、扩大人才引育

立足特色加工业人才需求实际,通过校企合作、技能培训等方式,培育、引进一批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特色加工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培训与交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引进特色加工专业人才。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士返乡创业,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引进加工技能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种养技术人才。定期选派特色加工领域优秀人才到发达地区进修、学习。鼓励专业人才以技术入股,提高人才薪资待遇,改善医疗、住房、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条件。

六、推动招商引资

围绕全县特色加工业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着力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政策,提高招商工作的科学性和成功率。积极策划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强化“全县统一、部门协同”的招商推进办法,形成招商合力。瞄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引进一批扶贫带动力强、发展成效突出的特色加工业重大项目。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实行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方法。强化招商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网络自媒体、微博等新旧媒体开展招商政策、发展条件推介,提高外界对资源县的认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县投资促进局负责编制项目推进办法、项目实施进度等,强化项目跟踪服务,确保尽早落地建成。

附件:资源县特色加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及内容

总投资

(万元)

建设起始年限

业主或单位

合 计

381100

一、竹木加工

3300

桂族竹业高档竹炭板材智能化制造项目

支持资源县桂族竹业有限公司开展智能化改造,实现年产2万立方米家具用高档竹炭板材的发展目标。

2000

广西知名网站设计 第3篇

“十三五”期间,全县要紧抓自治区加快特色加工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的机遇,加快特色品牌培育和龙头企业壮大,提升产品加工深度和开发水平,推动特色加工业进一步集聚发展,增强扶贫带动能力。

(一)总量规模。到2020年,特色加工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特色加工实力明显提升。全县特色加工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力争达到8%,特色加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速不低于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二)结构优化。到2020年,特色加工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优化,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显著淘汰,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加工效率明显提高,特色加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

(三)企业壮大。到2020年,加快培育和引进特色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提升产品加工质量和加工档次为突破点,深入实施扶小壮微工程,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县规模以上特色加工企业达到3家,专业合作社达到200家。

(四)品牌培育。到2020年,全县特色加工产品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得到明显提升,培育广西著名商标1个,广西名牌产品1个。

(五)扶贫效益。扶贫引导效益增强,专业合作社规模壮大,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农民收入水平增加,特色产业扶贫成效进一步凸显。到2020年,全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以上,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特色加工产业累计带动脱贫人口达到万人,特色加工业企业带动农民工就业1万人。

专栏1:资源县特色加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

2020年

总量规模

特色加工业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结构优化

特色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企业壮大

规模以上特色加工企业

专业合作社

200

品牌培育

培育广西著名商标

培育广西名牌产品

扶贫效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000

带动脱贫人口

特色加工业企业带动农民工就业

第三章 重点产业

按照优质、安全、高效、生态的现代特色加工业发展要求,强化政策扶持,加快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推动竹木加工、花岗岩产业、矿石加工、果蔬加工等特色加工业做大做强。

一、竹木加工

按照高端、终端、环保、安全的竹木加工制品生产要求,打造比较成熟、完整的竹木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碳、竹饮料、竹服饰、衣架、竹木菜板、竹板材、筷子、高档包装盒等竹木加工产品。加快竹木加工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注重对废旧竹木资源、边角料的再次开发,提高竹木资源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率。引导产业、企业积极对接市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重点发展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生态环保的竹木制品。依托资源县桂族竹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鼓励现有竹木加工企业联合开拓市场,共同打响资源竹木加工品牌,打造成桂北最大的竹木加工基地。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用园中园模式,在中峰工业集中区内建设竹加工产业园,引进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碳、竹饮料、竹服饰等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到2020年,力争竹木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亿元。

图2 资源县竹木特色加工产品

二、花岗岩产业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立足花岗岩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优势,加快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的开采和利用,依托桂林资源同丰矿业有限公司、资源县紫煜石材开发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花岗岩产业,重点发展饰面板材,加强矿山荒料的回收利用,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开展生产技术革新,推动建筑型花岗岩向绿色环保的新型建材方向发展,开发建筑陶瓷、洁具陶瓷等新产品,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积极整合矿山资源,形成协同发展优势,避免各企业间形成恶性竞争,调整优化花岗岩产品结构,鼓励现有加工企业加强技术和工艺创新,加强花岗岩饰面设计,创新石材装饰产品品类。提高产业招商引资质量,确保花岗岩实现就近建厂,就地加工。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示范点,打造成广西最大的饰面用花岗岩矿产品加工和进出口基地。到2020年,力争花岗岩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

图3 资源县花岗岩成品生产流程图

重点依托中峰工业集中区,探索矿产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开发路径,改变原矿外卖的现状,实现就地精深加工,提高冶炼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加强对萤石、钾长石、高岭土、长石、建筑材料、陶瓷土及页岩等矿产资源新产品开发,推动产品高端化发展。重点扶持广西资源萤石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资源县鸿霖矿业有限公司、资源天盛矿业有限公司、桂林艾特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矿产加工企业发展,推动矿产开采、加工向有资金、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集聚。加快构建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矿产加工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把矿产加工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致富产业,带领更多贫困群众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到2020年,力争矿产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

四、果蔬加工

(一)水果加工。以基地建设、标准化种植、安全高效、绿色有机、精深加工等为方向,培育提升水果加工能力,按照“特色+规模+生态+品牌”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猕猴桃、红提、黑李、油桃、梨、黄皮果等水果加工,引进水果新品种、净菜加工车间、设备生产线、进口低温无菌烘焙设备,培育红提、桃、梨等果汁、果酱产品。以桂林绿色香生态园开发有限公司、资源县南国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开发果粉、干果、果脯、冷藏鲜果、水果罐头等深加工产品。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引进生产线、冷藏及保鲜库房等,做好清洗、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初级加工,针对不同水果营养特点,制定不同的新鲜水果加工生产流程和重点开发方向,有效延长水果保鲜期和保质期。积极对接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生态、优质、绿色水果加工,建设专门的水果、干果销售市场和物流基地,加快水果深加工工艺研发和推广,引导传统水果加工升级。到2020年,力争水果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

图4 资源县优质水果品种

(二)蔬菜加工。按照生态化、高端化、标准化、有机化加工方向,重点依托西红柿、辣椒、蕨菜、竹笋、四季豆等蔬菜主产区优势,扶持一批蔬菜加工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营。加快蔬菜加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步伐,推动蔬菜加工品牌建设,积极引进方便面加工等关联产业,完善冷链物流设施体系,发展榨菜、脱水蔬菜,提高储运保鲜能力,蔬菜生产标准化技术升级,提升蔬菜加工质量,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产销结合。做好前期挑拣、保鲜、分级等初级加工,引进惰性气体保鲜技术,完善贮藏库和冷藏库等基础平台建设,加强蔬菜加工保鲜储藏、质量检测能力。重点依托车田苗族乡建成华南最大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打响车田“两红”(红辣椒、西红柿)品牌。在县城建立蔬菜加工物流中心,提升蔬菜加工保鲜外运能力。到2020年,力争蔬菜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

图5 资源县蔬菜加工及交易图

五、生物制药

立足全县药材种植规模庞大、药材种类齐全、药材品质较高等优势,以广西桂林泰福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金银花、“三木”药材(杜仲、厚朴、黄柏)、玉竹、白荠、重楼、野生灵芝、铁皮石斛等加工,打造以金银花和“三木”药材为主广西最大的药材加工集散中心。引入生物医药提取新技术,重点开发中药含片、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冲剂、中成药等品类,积极开发养生保健药酒。培育和引进龙头医药企业,联合医疗机构、高校院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标准提取物,提升医药产品质量和疗效。继续扩大金银花、“三木”药材等中药材种植规模,鼓励贫困群众参与种植,按照标准化、集约化模式种植经营,推行药材全程GAP生产管理,建设一批药材GAP生产基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生物制药培育成链条完整、终端取胜、带动有力的优势产业,改变医药初级加工的局面。到2020年,力争生物制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亿元。

六、茶叶加工

立足甜茶、罗汉果茶等资源优势,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和培育茶叶加工特色品牌,重点依托基地建设,优先将茶叶等级按照特级毛尖、毛尖、井芽、大条等品种系列进行分类,依托广西资源县有机甜茶种植园种植基地等,充分发挥甜茶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开发甜茶名品。积极发展罗汉果茶,开发茶叶酒、茶枕头、泡脚茶、降糖茶、降压茶等保健品,加强茶叶包装水平建设。加快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发茶叶新产品和新工艺,创建质量检测中心,对产品进行统一标准检测。引进大型制茶龙头企业,重点参考ISO9001和ISO22000等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推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产品生产。推广优质高效的良种基地建设,推动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发展相关经济组织,带领更多农户增产增收。到2020年,力争茶叶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

七、肉制品加工

立足生猪、肉牛、肉羊、冷水鱼、家禽等养殖优势,积极引进食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继续支持现有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按照“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名、优、特动物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县畜禽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重点发展优质瘦肉型猪、七彩山鸡、珍珠鸡、三黄鸡、娃娃鱼、山蛙、冷水鱼、大西洋鲑(三文鱼)、野兔等名优品种加工,发展包装分割肉、低温熟食、休闲食品等肉制品类型。继续加强肉制品加工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测,保障养殖、屠宰、加工、仓储、销售过程中的产品安全,打造安全、生态、高效、优质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链。到2020年,力争肉制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亿元。

图6 肉制品加工工艺流程图

第四章 特色加工业基地与载体建设

一、特色基地建设

按照“企业+基地+农民”和“股份合作”等经营模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安全、技术完备、链条完整的特色加工业基地,实现特色产品种养与加工配套发展,提升特色加工业脱贫带动能力。

依托资源、生态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培育竹木、水果、蔬菜、药材、茶叶等特色种植基地,加快形成一批与特色加工相配套的种植基地,推动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1.竹木基地。以中峰镇、梅溪镇、瓜里乡等乡镇为重点,寻找水源充足、集中成片、交通设施较好的区域,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设竹木生产基地。积极发展优质母竹培育种植,推广竹木新品种和适用种植技术,提高竹子引种成活率。采用“立体农业”技术,发展林下养鸡、养鸭、养羊、养鱼、养兔等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到2020年,全县竹木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

2.水果基地。以资源镇、中峰镇为重点,布局发展红提、脐橙、猕猴桃等水果品种,加快水果种植栽培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无公害种植,推动绿色水果产品开发和认证,制定标准化种植、管理章程,建设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水果种植示范区。配套发展水果旅游观光,将基地打造成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和广西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量达到10万吨。

3.蔬菜基地。重点在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河口瑶族乡等乡(镇),布局发展西红柿、辣椒、百合、叶菜类等夏秋高山蔬菜种植,按照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和产品认证,制定无公害蔬菜用肥、用药管理办法,严控高毒性、高农药残留蔬菜生产标准,建设标准化西红柿、辣椒原料加工基地,在大型蔬菜基地周边配套发展冷链物流仓库和交易市场。到20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量达到20万吨。

4.药材基地。以梅溪镇、瓜里乡等乡(镇)为重点,按照特色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方式,建设金银花、“三木”药材等名贵中草药种植基地。采用“基地+种植户+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实行分散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安全的特色药材生产基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续接。到2020年,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5.茶叶基地。以资源镇、梅溪镇、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等乡(镇)为重点,开展甜茶、罗汉果有机种植,从优选择一批适合本地生长的名优茶品牌,进行推广种植。采用短穗扦插和茶籽起直播两种方法,开展茶叶良种繁育,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单株定植。强化茶园管理,推广低残留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三类无公害茶叶种植模式,统一收购,加强检测,确保茶叶品质。到2020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

图7 资源县特色种植基地布局示意图

以“生态养殖、产业致富”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养殖方式转变,扩大生态养殖规模,稳定生猪、家禽、肉牛等传统养殖产量,提升竹鼠、冷水鱼等名优特动物养殖产量,强化地方优质品种保护和开发,为肉制品加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供应,打造特色养殖品牌。到2020年,全县生态养殖达标率达到80%以上。

1.生猪、牛羊、家禽等传统养殖。主要布局在资源镇、中峰镇、梅溪镇、车田苗族乡、河口瑶族乡等乡(镇),以转变养殖方式、扩大养殖规模、推广优良品种为主线,加快提升传统养殖水平,推动生猪、肉牛、肉羊、肉兔、肉鸡等养殖基地建设,扩大瘦肉型猪、七彩山鸡、珍珠鸡、三黄鸡等优质品种养殖规模。在瓜里乡、梅溪镇、两水苗族乡等乡(镇)建立竹鼠种苗繁育基地,实现特色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推行“基地+公司”“农户+基地+公司”等经营模式,带动更多贫困户增产增收。

2.水产养殖基地。在中峰镇、资源镇、车田苗族乡、河口瑶族乡等乡(镇)发展水产养殖,加快对接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结构,重点发展大西洋鲑(三文鱼)、娃娃鱼、山蛙、冷水鱼养殖。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社员分散养殖方式,按照“合作社+农户+公司”方式运营,引进冷水鱼等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低温熟肉制品产业链。

图8 资源县特色养殖基地布局示意图

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商物流体系,助推特色加工业升级发展,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农户依托网络平台,开展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电商业务培训,扩充电商人才队伍,建立县、乡(镇)、村的三级电商体系,支持农产品经营者开展网络零售、大宗批发、网上预订、生鲜配送等电商业务。改善物流运输条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做法,加强资源整合,推动物流仓储设施建设。

图9 生鲜电商冷链B2B+O2O共同配送模式图

猜你喜欢